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内容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江西工程学院教师团队开展实地红色走读活动

发布时间:2023/07/09 

本网讯 于永清 肖雄滔 报道我们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7月9日,江西工程学院组织教师团队前往全州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林,全面了解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历史,感悟红军不畏牺牲、革命理想大于天的长征精神,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昂扬的斗志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以崭新的精神面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来到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全体教师怀着对革命烈士的无限敬意,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血战湘江突重围”、“战略转移踏征程”、“伟大转折定航向”等七个部分内容,透过一件件文物、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雕塑、一幕幕历史还原模拟场景,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战斗场面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从纪念馆出来,全体教师沿山坡而上,这里是当年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脚山铺战场遗址所在地,部分湘江战役红军烈士遗骸安葬在此处,真正是“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大家缓缓地走在山路上,一路瞻仰一路缅怀。





来到凭吊广场,在烈士纪念碑下,党委副书记、校长陈学军上前向革命烈士敬献的花篮整理花篮缎带,全体党员教师向革命烈士三鞠躬并默哀,教师们瞻仰群雕《红军魂》、举行了庄严肃穆的缅怀悼念仪式,面向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传承革命精神,从中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行程的最后,师生们驱车前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大坪渡口遗址。全体师生面对着美丽的湘江,耳边仿佛响起了“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那穿越时空的呐喊,眼前涌现出当年红军突破湘江的生死时速和激烈的战斗场景。师生们集体诵读了《湘江为英雄歌唱》诗篇,“歌唱八十六年续写的梦想、我们立下壮志:要把先烈的遗志弘扬!”“时刻准备着,去迎接新时代的检阅,创造共和国未来的辉煌!”高亢激昂的声音在湘江之畔回荡!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感受革命先烈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的中央红军经过湘江流域的广西桂林灌阳、全州和兴安境内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为确保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粉碎敌人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上万名红军将士血染湘江两岸,成为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壮烈的一战。“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便是这惨烈场战争最真实的写照。

参观结束后,语言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书记谢丽丽说到:“作为一名新任党总支书记,我认为,学习党史,就是要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砥砺革命意志;就是要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职责和使命,在党的教育事业上守初心、担使命,要把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头等大事来抓,切实提高学习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贡献学院力量。”

土木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林逢春说到:“今天我跟随党委中心学习组从湘江战役纪念林、湘江战役纪念馆到大坪渡口参观学习,一起回眸那段历史,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精神洗礼。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虽不可复制,但历史精神则在怀念中复活。一面旗帜引领一支队伍,一种信念点燃一把火炬。尽管时代变迁,但精神永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此次实地走读活动,既是一次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教育,也是一次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好湘江战役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保持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昂扬状态,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团结奋斗!

 

编辑:谢旻旻

审核:于永清